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国君到哪里去了,结局如何?
在春秋时期,晋国算得上是当时绝对的霸主,齐国与秦国,根本就不敢与晋国对抗,就算楚国比较强大一些,敢和晋国一决高下,可是双方在争斗过程中,一般都是晋国胜利多一些,楚国只能当霸主的陪跑者。
就是这么强大的晋国,最后的下场却和周朝有些类似,国君被诸侯不断架空,最后终于爆发了“三家分晋”,以至于晋国从历史上彻底消失,那么晋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晋国国君下场又如何呢?
六强变四强
到了公元前497年,经过晋国内部的一系列动乱之后,其实当时的晋国国君实权已经严重被削弱,晋国真正的实权掌握在晋国六卿手上,这六卿分别是智氏、魏氏、赵氏、韩氏、范氏、中行氏。
当时赵氏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与本族的一个别支邯郸氏之间发生矛盾,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处于动乱年代,一旦有这种好事情,其余的人都想出来占点便宜,于是晋国内部的其余五卿就开始站队了。
范氏以及中行氏两大家族因为与赵氏之间有些隔阂,并且他们对当时的晋国国君晋定公还抱有一些希望,所以他们不想赵氏趁机削弱皇权,变得一家独大,因此他们两家都支持了实力比较弱的邯郸氏。
当然了,晋定公本人也是支持邯郸氏的,他明白赵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要是赵氏灭掉邯郸氏,继续削弱自己的皇权,那么晋定公这个国君,貌似就要变成一个没有实权的国君了,他可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展开全文
智氏、魏氏、韩式心中有私欲,早就想削弱皇权,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化,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就支持了赵氏,按照当时的实力情况来看,本来赵氏这一边实力就要稍微强一点,邯郸氏那边好在有晋定公支持,可惜此时的晋定公真正能够掌握的实权也并不大。
战火不断蔓延,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八年,在公元前490年,终于以邯郸氏被赵氏吞并,范氏、中行氏被击败逃亡齐国的结局收场,在战争结束之后,邯郸氏、范氏、中行氏的封地被没收充公,也就是说按理来说应该是交给晋定公的。
可是前边我已经说过,晋定公最开始就是支持邯郸氏的,因此他和赵氏这群人站在了对立面,如今赵氏等人取得胜利,就意味着晋定公在实力上已经彻底被赵氏等人碾压了,所以充公的封地,自然轮不到晋定公来享有。
通过八年的战争,晋国国君的实权再次被削弱,晋国从原本的六卿时代,变成了现在的四卿时代,似乎在这场战争中,晋定公成了一个吃瓜群众,全程参与,但是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还失去了威严与更多实权。
四卿变三家
公元前476年,智氏的家主智瑶成为中军将,掌握了晋国的实权,在权力上开始碾压魏赵韩三卿,智瑶想要一家独大的野心,在此时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了,可是因为他掌握实权,并且人多势众,其余三家还是不敢轻易惹怒他。
随着野心的膨胀,智瑶开始了自己一家独大行动的第一步,那就是继续削弱君权,当然这件事情其余三家都是一致同意的,所以在公元前458年,在智瑶的带领下,他们四家瓜分了之前属于范氏以及中行氏的那些土地(充公给晋定公的)。
晋出公得知四家居然野心如此之大,不觉怒火中烧,他决定发威给四家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征集兵马准备对四家动手,可尴尬问题随之而来,晋出公征集半天人马,却发现自己仅仅有800士兵属于可以调动的,这么少的人,怎么可能打得过四家联手的军队呢?
晋出公左思右想,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去找邻国齐国和鲁国借兵马来对付目无王法的四家,当然兵马是借到了,只是这些兵马的战斗力很差,明明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你晋国是死是活,与齐国和鲁国有什么关系,别人才不愿意给你卖命呢。
毫无疑问,晋出公这次战争最后以失败结束了,并且因为这场战争晋出公变得更加悲哀起来。战争失败后,晋出公深知自己的危险所在,便离开国都新田,投奔楚国去了。奈何晋出公命运不济,在投奔楚国的半路上就去世了,至于他的死是否与四卿有关,我们就无从得知了。
晋出公刚死,四卿就冲进都城新田,改立公孙骄为新国君,也就是我们后世所称的晋哀公。晋哀公本来就没有什么实权,是四卿扶持上位的一个傀儡而已,后来的生活中虽然贵为晋国国君,可是早已经没有了一点点国君该有的尊严与威信。
国君这里基本上是已经搞定了,智瑶实现一家独大的第一步顺利完成,下边就是对帮助自己一起收拾国君的其余三卿下手了,智瑶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说为了表示对新国君的礼貌与支持,“四卿各献一百里土地,一万户人口”给新国君。
很显然给国君是假,想要削弱其余三卿来满足自己的野心才是真。魏氏、韩氏虽然也明白一些智瑶的意思,可是迫于智瑶的权威之下,最终选择顺从,只有赵氏看穿了智瑶的野心,坚决不同意。
既然你不同意,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智瑶随即便联合魏氏以及韩氏对赵氏展开疯狂攻击,想要直接把赵氏给灭掉,经过一段时间抵抗,赵氏发现自己实力不足,便逃回自己老家晋阳躲起来。
结果智瑶穷追不舍,硬是追到晋阳与赵氏继续坚持打了三年,在赵氏精疲力尽奄奄一息之际,智瑶想出一个灭掉赵氏的最佳方法,那就是借助赵氏所在晋阳靠近水源的地理特点,对其进行水攻。
此战之后,晋国算是从原本的四卿时代,正式迈向三卿时代了,同时三卿手里的实权越来越大,晋国国君手里的实权则在不断缩水,可即便如此,三卿似乎还是并不满足现状,接下来又会如何发展呢?
三家分晋
公元前434年,当了18年傀儡的晋哀公去世,他在位期间,可以说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干,就是眼睁睁看着四卿之间不断争斗了,结果到头来自己什么也没有得到,还把小命熬没了,简直就是血亏啊。
晋哀公虽然去世了,但是晋国此时还没有结束,因为三卿尚且没有想好接下来要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地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他们表面上还是依附于晋国,并且继续立了一个新国君晋幽公。
晋幽公比前边的国君还要惨,才上位就被魏赵韩三卿将皇室所剩无几的土地分了,只留下曲沃与绛都两座城池,用来给晋幽公收点租金,勉强维持自己生活。被三卿分掉仅剩的土地之后,晋幽公被要求需要过一段时间去三卿的地盘拜见一下三卿,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防止晋幽公有其余想法,另外一方面就是充分展现三卿此时的地位。
晋幽公悲伤抑郁,从此以后沉迷于酒色之中,可是自己身边没有那么多美女,于是晋幽公就偷偷溜出宫去找美女,结果在出宫之后,遇到强盗就被杀了,简直活成了一个笑话。
晋幽公去世之后,三卿拥立晋幽公的儿子公子止继承国君之位,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晋烈公。晋烈公上位之后,三卿野心开始暴露,他们觉得以前这个“卿”的头衔似乎不能满足自己地位身份了,想要晋烈公封他们为诸侯。
晋烈公亲眼目睹了之前父亲晋幽公在世时的很多事情,心里当然明白三卿心里所想,更加明白就算自己不答应他们,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得到想要的东西的,于是晋烈公顺水推舟,将三卿封为魏、赵、韩三国的诸侯,让他们正式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国家。
至此,三家分晋的局面已经形成,后来的岁月里,就是等待晋国国君销声匿迹了,晋烈公死于绛都之后,儿子公子欣继位,史称晋孝公,晋孝公在位十二年后死于绛都,传位于儿子晋静公。
公元前376年,晋静公被从绛都迁离到屯留,后来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晋静公颠沛流离于屯留与端氏之间,最终于公元前349年在屯留去世,随着晋静公的去世,晋国算是彻底从历史上销声匿迹了,这个存在七百多年的帝国,就这样惨淡收场,实在可悲可叹。
结语
晋国的灭亡过程,就是弱肉强食的最佳证明,自己被六卿、四卿乃至后来的三卿不断侵蚀,终于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最终它从历史上消失,也仅仅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而已,只是在这种规律背后,留给人们的,除了无尽感叹,还有诸多深思!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